WMS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terry
2020-09-11
次浏览
当年国外WMS系统进入中国市场时,标准化、智能化、可配置性的理念在整个物流软件市场起到了某些教育性作用。例如,系统指导上架与拣货的可调配逻辑,在当年看来是先进时髦的,在仓库物流中心里哪些操作可以采用系统指导、哪些工作搭配人工处理、KPI应该监控哪些关键点,都由国外软件的导入慢慢普及到整个市场,也让一个专业仓储管理系统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了来。
一、WMS在中国的发展
与1980年国外开发的物流软件相比,成熟的仓储管理系统的产品和概念在2000年左右进入中国。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仓储系统的认知和定位,能够理解仓储系统的管理范围和重要目标;从“仓库管理系统是管理仓库中的一切事物”到“所有与库存相关的业务都属于仓库管理系统”,逐渐明确了仓库管理系统的定位是以“商品”、“仓库中的实物库存”、“高效的出入库操作”为重点。
国内厂家开发的仓库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更换和迭代,从收货、质检、上架、提货、包装、装车、发货到仓库,管理仓库中的标准功能。基本上随着在线客户数量的增加,功能也越来越齐全,这些基本功能与国外软件的差距也逐渐缩小。如果观察得很浅,可以说没有国外系统有而国内系统没有的非常特殊的功能。况且有了本地化的实施和支持,一些特殊的功能也不是不可以开发,那为什么还宁愿放弃百万人民币以内的解决方案,选择百万国外的大型解决方案呢?
可以总结出几个原因:
(1)功能丰富性。目前国外顶尖的仓储系统可以列出上百个子功能,复杂的如同天书,让人相信可以覆盖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所以,为了避免以后不断修改,花更多的成本是值得的。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大成本只花30%的功能不划算,将来也不一定能直接应用这些功能;
(2)客户范围广、资金雄厚的全球R&D团队,特别是对于急于挤进国际一线厂商的公司,采用国际知名的具有类似业务的公司选择的体系,相当于接近竞争优势,是一种极大的激励;这种想法最常见的负面意见是强调我国物流中心的运营与国外环境有很大不同,不能套用;
(3)使用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软件,可以降低负责选择的IT负责人的政治风险:我们都选择了世界第一,如果项目有问题,肯定不是选择产品的问题。选择时经常考虑的其他因素,如公司规模、客户基础、顾问实力、制造商历史等。除了全球化之外,国内和国外WMS厂商的差距确实在日益缩小,包括国内厂商超大型和复杂物流中心的案例越来越多。简单来说,不同的WMS边界,如软件包和定制开发,在国内外逐渐模糊。国外厂商不再总是贵,国内厂商也不再总是做中小型物流中心系统。
二,互联网时代对物流的影响
除了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微小变化(冷链除外),仓储管理系统已经由医药、食品零售、服装依次引领。近两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B2C行业应该是第一位的。源自O2O和跨界领域,尤其是淘宝和京东的上市,BAT在中原的竞争和M&A战争,IT信息乃至人们的日常消费和娱乐逐渐转向移动互联网,移动APP更是物流呢?当然也受到很大影响。配送系统(TMS)的手机公共平台,快递信息的手机推送,货运订单的在线收货,配送状态和位置的实时播报,都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的产物。但是在仓库管理领域呢?在物流中心使用手机管理不是个好主意。仓库里的操作状态最多实时推送到经理手机上;然而,这些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确实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仓储管理的重要性,需求也呈现出高增长的趋势。这个电子商务时代也给仓储管理系统带来了一些重大影响:
(1)参与仓储系统的用户越来越多,很多用户对包装软件的功能了解很深,操作与宣传不一致;
(2)在电子商务的竞争中,业务需求每天都在变化。竞争是速度。谁能更快实现?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改变它,再试一次。在这种环境下,每一个需求都只是为了找一个厂商。遇到困难,所以国内大型电商公司的主要产品都采用自主开发的策略(可能找到厂家的非主营业务除外),如京东、一号店、当当等。
(3)IT团队有钱。国内大中型电商纷纷建立了自己庞大的IT团队。所以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照顾到仓储物流的功能需求;
(4)很多电商的入门级公司无法预测业务的增长率,互联网的爆发力也无法与传统零售等行业相比。所以,比如说,IT总监们对于物流中心三年后应该采用什么系统或者什么功能,并不都有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有的企业领导采取“先选择一个便宜可用的系统,等它变大了再换一个更好的”的策略,但是切换系统的痛苦期和不确定性也是一个公认的问题。
互联网的崛起对国内物流软件厂商来说尤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事实证明,国内很多仓库管理软件都得到了培养和滋养,一个仓库系统的入口减少了。这也和在国外大型物流软件公司工作过的咨询技术人才在国内厂商的投入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上述互联网对物流软件的影响:比如淘宝卖家对自建仓储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初学者急需低成本的物流软件,传统的国外大型仓储系统很难快速上线等。这有助于仓储物流软件的普及,让业内人士重新思考最佳的仓储管理系统模式。
三,WMS趋势和需求满足方法
仓库系统最初的开发模式是按需开发,风险、开发及时性、最佳实践模式等因素使人们关注成熟的软件包系统。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最好的,有人认为应该是“七八标准功能,二三定制”。如果从电子商务行业的特色物流中心的角度来讨论,我们会比较几种传统的仓储系统模式:
(1)定制开发:完全根据用户需求开发。避免陷入用户提出的需求并不总是正确的。判断任何需求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经验。这种模式经常会遇到瓶颈,尤其是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比如物流中心近期突然需要从以服装为主的库存中增加食品业务,一些基础的批号管理和有效期控制可能成为瓶颈;
(2)国外软件包:功能非常丰富,尤其是以配置参数为导向的大型系统,通过调整复杂的参数就可以满足需求。但经过国内市场多年的经验,一种配置复杂参数的方式,一种是光测的时间可能接近开发成本,另一种是总有参数无法满足的特殊要求,修改当时的原代码成本就更可观了。第三,即使参数可以配置,也往往是因为不能完全匹配实际的操作习惯。
(3)国产软件包:一般程序员日夜开发,弥补参数灵活性的不足。对于用户来说,有时候是咨询成本比国外软件高的经济,但是厂商要生存,要盈利。所以中长期来看,他们还是要付出改造成本的。在国内仓储系统市场上,一些厂商的做法是先低价进入项目,然后用较高的二期改造成本慢慢赚取利润,或者项目太多而无法立即响应,这也是目前很多采用外包仓储软件的企业心中所想。(4)自有R&D团队发展:投入大量人力。比如国内某大型电商公司,投入20多人,8个月后开发出初步的仓储系统。优点是可以完全控制,未来成本好像降低了。但是如果开发主设计师的概念不是很丰富,还是会陷入厂商定制开发的困境。比如另一家知名大型平台电商公司自主开发的系统,很难快速转型支持B2B或跨境模式,仍然需要寻求所谓专业厂商的协助。
综上所述,似乎世界总是不完美的,每种方法各有利弊,那么能否有一个折中的方案,可以避免僵化的重新定制架构,难以掌握软件包,维护成本高,甚至被厂商绑架的困境?整合互联网经济对物流的影响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传统信息架构基础的操作系统层和数据库层之上构建物流基础平台层。这个平台并不是目前一些物流软件公司声称的二次开发平台,因为二次开发平台只能修改一些皮毛,并不能真正被业主所拥有和掌握,无论成熟与否。基于这个物流平台,利用其通用的物流相关组件,业主可以快速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开发稳定的仓储、运输、生产等相关系统,这些系统相互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缩短了对厂商的需求-厂商讨论-报价-还价-开发-修复的长链,既可以受益于功能的快速独立开发和修改,又可以避免陷入独立开发的停滞状态。
四.结论
在国内物流软件行业,有很多从自己的角度对物流仓储系统的描述:比如“仓储管理系统实施后不会改变,那么不同的做法怎么能一直改变呢?未来需求是让厂商咨询设计修改,可以考虑整体因素”,“我们公司不是软件公司,不需要自己修改IT”。以前这些观点应该是正确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股争鸣百家,带动各行各业的强劲趋势。在进入4.0时代的IT信息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自己。一个在校学生,可能颠覆传统行业长期存在的市场份额和优势。战略思维和物流战略不应该停留在过去。所以对于物流仓储软件行业来说,传统的使用原代码怕被复制或者以后作为赚钱的工具的做法必然会被淘汰。几百万的咨询费慢慢不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环境。通常,在咨询过程中,业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那时候依赖厂商的结果就是牺牲自己的真实需求去契合咨询设计流程。
云表为企业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操作系统,并在之上提供无代码开发工具,用户也能自行开发符合企业个性化的WMS系统。业务操作系统同时还为工业APP和商业APP提供运行环境。是真正的全业务PaaS平台 。
- 开发速度快,速度5-10倍于传统代码开发;
- 能承受高强度频繁迭代,让系统随需而变;
- 业务定义和数据分析完美合一,高效决策;
- 经过大企业验证过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 业务系统自主可控,不受第三方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