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被监控,对群主追责”是谣言!
近日,估计每个人的微信群里收到了不少微信群主各色的群规,关于“微信群已立法”、“微信群安全监控,对群主追责”等消息在微信里疯传。很多人在讨论,微信群里到底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更多的群主可能在想,要不要解散群?
其实,细究起来发现,这是源于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所谓“法办群主”实为炒冷饭蹭热点,与新规无关
该《规定》对平台和群主的职责做了明确,出台后,不断有人将其与之前处理过的群主事件联系在一起。比如:9月4日,安徽阜阳界首市杨某因不满交警夜晚查酒驾,在群里辱骂交警被依法拘留罚款;多位群主建群以发红包的形式进行赌博活动,从中抽取红利,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等。
上述两件事例与此次《规定》并无关系,都是群成员将聊天记录截图举报给公安机关后被调查,事实上,杨某违反了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嫌寻衅滋事;而赌博群主则违反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涉嫌开设赌场罪,被依法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规定》最后一条明确指出,“本规定自2017年10月8日起施行 ”。换言之,在此之前《规定》不产生任何效力。因此,之前网上满天飞的“微信群已立法,多名群主已被拘留”等信息无疑是对大众的误导。相关的原贴已删除,此番炒冷饭蹭热点的行为不该让尚未生效的新规背锅。
此外,专业法律人士指出,该《规定》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重点规范的是平台作为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群主作为群管理者,依法依约所承担的群组管理义务,并未给二者新增或加重法定责任,只是在管理手段和处置措施上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包括停止相关群组服务等。对其处罚只限于停止相关群组服务的程度,不可能像违反了法律,比如违反了刑法那样,被拘留或者罚款。
群主会不会被拖累:发现问题即时举报可免责
有专业人士指出,《规定》的出发点并不是给群主或成员造成不敢使用群的后果,而主要是为了提升群主的责任意识,向广大群主传达的是“谁建群、谁负责”的理念。
如果过度解读,比如把它理解成在任何情况下,群主都需要为群里其他成员的违法信息传播行为负责,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群里出现违法信息传播活动,群主都要承担责任。业内人士对此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群主都是可以免责的。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教授、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撰文指出:“群主的责任主要是注意义务,即用群规或即时将乱发信息的成员踢出群聊,或者发现有情况之后即时向平台举报或国家设立的专门机关举报,都可免除自己的责任。”
群组“监管”何时发生:被举报且证据充足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违规信息传播行为进行惩戒,是确保平台能够顺利运行,确保平台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之一。
然而,平台或者公权力机关对群组信息的监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合法正常的群内聊天不会受到影响。 平台和公权力机关对其采取的是事后惩罚式的监管。
这也就是说,只有在掌握足够相关证据的情况下,比如被举报或该群组涉及到非法活动时,群组才会被处理。 平时正常的群组聊天交流,只要不涉及违法违规信息,无论是微信等平台,还是公权机关,都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监管。因此,我们在交流生活、学习、工作等内容时,大可不必担心被“第三双眼睛”盯着。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往往令人防不胜防。如文章开头那些信息,已经属于歪曲事实制造谣言的范畴,这难免会造成对社会公众的误导,也会因此误入法律禁区。
谣言止于智者,提醒那些别有用心、过度解读,利用《规定》造谣的人,中国在《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都有针对谣言的相关规定,造谣将会受到相应法律刑罚。 也希望大家不要轻信谣言,文明互动,理性表达,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